安機網

六壬涉害法,六壬涉害取法

內容導航:
  • 大六壬中涉害的兩種排盤哪種正確?
  • 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  • 關于大六壬的問題,有很多的地方不懂,希望六壬高手指導一下。_百度知...
  • 大六壬 涉害法見機格兩個四孟取哪個?
  • 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  • 大六壬中有涉害一說,誰能給我講明白。尤其是涉害的重克深淺的比較。_百...
  • Q1:大六壬中涉害的兩種排盤哪種正確?

    內容選自孟子翔注《道家玄機門秘傳大六壬決策學》
    易學精英同盟 大六壬內部教學初級教材 http://www.df167.com/
    第七講、涉害課詳解:
    凡是遇到多處上克下或下克上,又都與日干的陰陽相同,或都不相同,則按照涉害課的法則來取初傳!
    涉害是九大課中取用最復雜的一類,觀《經緯》、《指南》、《尋源》、《粹言》等很多六壬書籍沒講明白,唯有袁樹珊在《大六壬探源》一書及《御定大六壬直指》對涉害課講的最詳細、到位。
    口訣:
    涉害行來本家止,路逢多克為用取。
    孟深仲淺季當休,復等柔辰剛日宜。
    注:寅申巳亥為四孟,子午卯酉為四仲,辰戌丑未為四季
    這一類的事物一般牽涉到許多路線,問題復雜,要取最明顯的路線為發用!下克上、上克下中,有幾個同時出現,又與日俱比或俱不比,就按“涉害”的深淺,即克的多、或受克多的來取初傳。
    涉害課分為上克下和下克上兩類,發用都取天盤神為用,但所取克的方法取卻不一樣!
    涉害課取初傳必須注意三項不同取法:
    1:若是四課中多處上克下,以天盤將在所處的地盤順轉到地盤本位結束,以受地盤克著多的為初傳!
    舉例說明:辛亥日 未時 亥將
    酉戌亥子
    申丑 亥 未 午 寅 亥
    未寅 未 卯 寅 辛 卯
    午巳辰卯 未
    三傳取法講解:此課第一課、第三課、第四課都是下克上,寅不比,而未、亥都于日比(都是陰),用涉害法取用!
    天盤未到地盤未,看受幾重克,天盤未落在地盤卯宮,受卯木一重克,辰宮中乙木寄位,受乙木一重克,午宮不受克,未宮有丁己寄位,不受克!未土從天盤未到地盤未一共受兩重克!
    從天盤亥到地盤亥,地盤未宮,受未為一重克,未中有己土寄宮,又受一重克,申宮有庚的寄宮不亥水受克,酉宮不受克,戌宮,受戌土一重克,戌宮有丙戊寄,又受戊土一重克,到地盤亥宮本家為止!亥水從天盤亥到地盤本家,一路共受到三重克??!
    所以得出結論,亥水受克多,取受克多的亥水為初傳發用!地盤亥上為卯,卯上為未,所以中傳為卯,末傳為未!告訴大家一個訣竅,在五行中水的受克最多,一般有水和其他五行受克取涉害時,可以取水的五行為發用!大家可以多找例子實踐推算一下看看!
    此課若是用國際易經網的排盤程序排,三傳確是未卯亥,則是錯誤的!所以我們要想真正學好大六壬,必須要自己熟練排盤,不能依賴電腦?。?!
    2:若是四課中多處下克上,則以天盤將天盤將在所處的地盤順轉到地盤本位結束,以天盤將克地盤之五行多的為初傳!

    注意:凡取克或受克,是用地支本氣,十干地盤寄宮五行,不用地支藏干?。?!
    舉例說明:四月 庚子日 戌時 申將
    卯辰巳午  
    寅未 申戌辰午 午
    丑申 戌子午庚 辰
    子亥戌酉 寅
     
    取三傳講解:第一課午火克庚金,第二課辰午無克,第三課戌克子,第四課申戌無克!第一、三課都是上克下,庚金屬陽干,午火、戌土也都是陽神,都與日干的陰陽屬性相同,所以要用歷歸本家的涉害法取用!
    此課屬于上克下的涉害課;先查午火,午火落地盤申上順行到地盤午上,克幾重!地盤申宮,申受午火之克,克一重,申中有庚干的寄宮,庚也受午火之克,兩重克;酉宮受午火之克,戌宮中有辛干寄宮,又克一重,而后依次經歷地盤亥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,直到午宮都無所克,共得四重克!
    再看戌土加臨地盤子上,子水受戌土一重克;地盤丑宮有癸水寄位,癸水受戌土一重克;后依次經歷地盤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直到本家地盤戌宮,再無受克,共得兩重克!
    比較,午火克四重,戌土克兩重,午火克多,所以取午火為初傳發用?。?!
    3:如果四課中有兩課以上的下賊上或兩課以上的上克下,與日干的五行陰陽都一樣,而且涉害克的多少都一樣,則天盤神加臨的地盤,先取四孟上神,這個課格為“見機”,意思要見機行事的意思。
    舉例說明:正月 丙子日 辰時 亥將
    子丑寅卯
    亥辰 寅 未 未 子 子
    戌巳 未 子 子 丙 未
    酉申未午 寅
    此課取用分析:四課中四上克下,第二課未土克下,但未為陰干,與日干丙火陽干不比,所以棄之不用!寅木和子水都是上克下,且都與日干的屬性都是陽比,所以要用歷歸本家的涉害之法取用!
    先看子水,天盤子加臨地盤巳上,巳宮巳火受一重克,地盤又是丙火寄宮,丙火又受一重克;至午宮,午火又受一重克;到未宮未是丁火和未土的寄宮,丁火又受一重克,而后依次經過申、酉、戌、亥,直到地盤子宮本家,再無受克,共得四重克!
    再看寅木,天盤寅木加臨地盤未上,未宮有未土受一重克,未中有己土寄宮,又有一重克;申、酉宮沒有受克之土;戌宮戌土受克,又有一重克;亥子宮不受克,丑宮又受一重克,到地盤寅宮本家無克,一共有四重克!
    子水和寅木克數相比較,都是四重克,涉害深淺又相同,只好看寅木和子水各自加臨地盤何宮,寅木加臨地盤未上,子水加臨地盤巳上,巳為四孟,所以先取孟上子水發用為出傳??!這種課稱為“見機課”意思是要見機行事!
    4:沒有四孟上神,方取四仲上神,此類課格名為“察微”意思是要看到細微之處,仔細辨別的意思!
    5:如果四孟、四仲上神均無克無取,則不取四季上神,因為四季為五行的墓地,諸神坐此失去活力,所以棄置不用!
    準則:陽日取干上神發用,陰日取支上神為發用初傳,這種課名叫“綴瑕”或“復等”,越往這類的課,取用越不明顯了,問事情也目標越不明確。
    注解:大方向來說四課三傳中,克多則事煩,克少則事一。生多則虛誕,生少則理明。

    Q2: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
    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
    很多愛好大六壬的初學朋友,最難的莫過于九宗門的涉害課了,有好多人剛開始志氣逢勃,信心滿滿,當學到涉害一節時就蒙圈了,有的就放下了,有的百思不得其解,直嘆大六壬神課真的太難學了。當然,對于初學的朋友來說確實是一道難關,但主要你好好地看如下我寫的起涉害課的方法,你就會闊然開悟了。
    歌訣:涉害行來本家止,路途多克初傳取。孟深仲淺季當休,復等柔辰剛日擬(擬)。
    意思:凡四課中,或二上克下,或二下賊上,而與本日之日干,或俱比,或俱不比(即陽見陽,或陰見陰,為俱比。陰見陽,或陽見陰為俱不比。)則各就所克之處,由地盤涉歸本家,以克多者為發用。
    如果克害相等,就以地盤上四孟的上神為發用(寅申巳亥),如果不是四孟,就取仲上之神為發用(子午卯酉為腫)。如果沒有孟,也沒有仲,不能取季上神為發用(季神為辰戌丑未),而是,如果是陽日,就取干上神為發用。如果是陰日,則取支上神為發用。中傳和末傳的取法與克賊之知一、元首等課同。
    例一,正月丁卯日亥將丑時


    未? ? ? ? ? ? ? ?
    ? ? ? ? ? ? ? ? ?
    亥 丑 卯 巳? ? ? ?
    丑 卯 巳 丁? ? ? ?
    卯 辰 巳 午
    寅? ? ? 未
    丑? ? ? 申
    子 亥 戌 酉
    第一課上下無克,第二課木火也無克,第三課卯木克丑土,下賊上,第四課丑土賊亥水,也是下賊上。那就看日干是丁,是陰干。第三、第四課上神也都是陰支,皆比。無法取比用法。所以只能看涉害了。先看丑土加臨卯木上,卯木克土為一克,丑加臨辰上,乙寄辰中克丑第二克,加臨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、子皆無克丑土之神,至丑本位共兩重克。亥水加臨丑上被丑所克為一克,加臨卯無克,加臨辰上被辰克為二重克,加臨巳上,戊寄巳中克亥為三重克,加臨午上無克,加臨未上,未克害為四重克,己寄未中克亥為五重克,加臨申、酉上無克,亥加戌上,戌克亥為六重克,至亥本家共六重克。亥比丑涉克較重,所以,以亥為發用,亥上是酉為中傳,酉上是未為末傳。
    例二,四月庚子日申將戌時



    申 戌 辰 午
    戌 子 午 庚
    卯 辰 巳 午
    寅? ? ? 未
    丑? ? ? 申
    子 亥 戌 酉
    第一課午火克庚金,為上克下;第二課上下相生,第三課戌土克下子水;第四課上下相生。庚是陽干,第一課午火和第三課戌土也都是陽支,所以無法用比用法。只能用涉害法了。先看午火,午火臨申,克申是第一重克,庚寄申中也被午火所克,為第二重克,午臨酉位,酉為金也被午火克,為第三重克。臨戌,戌中寄辛金,被午火所克,為第四重克,臨亥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歸本位,都無克,所以共為四重克。再看戌土臨子位克子為第一重克,臨丑,丑中寄癸水,癸水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歸本位再無克害,共為兩重克。相比之下,午火比戌土克害較深,所以以午火為發用,午上是辰,以辰為中傳,辰上是寅,所以寅為末傳。
    例三,正月丙子日亥將辰時



    寅 未 未 子
    未 子 子 丙
    子 丑 寅 卯
    亥? ? ? 辰
    戌? ? ? 巳
    酉 申 未 午
    這四課都是上克下,初看可能較難取舍,我們取用的時候也要按克賊的方法逐步排除取用。首先,先看日干丙火是陽干,再找四課中上神的支有多少陽支,這也是先用比用的方法。如今上支中只有子和寅是陽支,未土是陰支,所以排除不用。如今寅和子都與丙干俱比,所以需要用涉害的方法,先看子水臨巳上克巳為第一重克,巳中有丙火被子水克為第二重克,子水臨午上克午火為第三重克,臨未上,未中寄有丁火,被子水克為第四重克,臨申、酉、戌、亥歸到本家,共歷四重克。再看寅木,寅臨未上為第一重克,未中寄有己土,己土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申、酉無克,臨戌克戌為第三重克,臨亥、子無克,臨丑克丑為第四重克。直至本家也為四重克。那么子和寅涉害相等,都是四重克,到底怎樣取用呢。那就先看子和寅誰臨孟上(寅申巳亥),寅加未上,未為季;子加丙上,丙寄巳中,巳為孟神。所以要以子為發用。以子上未為中傳,未上寅為末傳。這種以孟上神發用的涉害,叫做見機課。
    例四,五月庚午日未將卯時



    寅 戌 辰 子
    戌 午 子 庚
    酉 戌 亥 子
    申? ? ? 丑
    未? ? ? 寅
    午 巳 辰 卯
    此課中,第一課上下相生,第二課上克下,第三課上下相生,第四課上克下。也就是第二、第四課有克,且日干和第二、第四課上神都是陽,俱比。俱比或俱不比都不能用比用的方法,所以只能用涉害的方法,先看辰土臨于子水之上克子水為第一重克,臨于丑上,丑中寄癸水,癸水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寅、卯、及至本家,共兩重克。再看寅木臨于戌土之上,克戌土為第一重克,臨亥、子皆無克,臨于丑上克丑為第二重克,及至本家也是共兩重克。寅和辰涉害相同,比用相同,該如何取用呢,看辰加子上,子為仲,寅加戌上,戌為季。所以先以仲上神為發用。故辰為初傳,辰上為申,所以申為中傳;申上為子,所以子為末傳。這種以仲上神發用的涉害課叫做察微課。
    例五,十一月戊辰日丑將午時。

    ? ? ? ? 未
    ? ? ? ? 寅
    ? ? 午 亥 未 子
    ? ? 亥 辰 子 戊
    ? ? 子 丑 寅 卯
    ? ? 亥? ? ? 辰
    ? ? 戌? ? ? 巳
    酉 申 未 午
    一個課中以什么為發用,首先要察看有沒有賊克,如果有下賊上的,先以被賊者為發用叫做重審課。如果沒有下賊上者就看有沒有上克下者,如果有上克下者,就以上克之神為發用;如果賊克課中,同時有兩課以上賊克者,就看賊克者與日干是否相比,如果有,先以相比者為發用。如果兩課以上賊克與日干俱比或俱不比時,就以課中涉害較深者為發用,這叫涉害課。如果涉害相等,就以孟上神者為發用,叫做見機課。如果沒有孟,就以仲上者為發用,叫做察微課。前面講過,如果沒有孟也沒有仲,以什么為發用呢,不取季上神為發用,而是以陽日取干上神發用為初傳,陰日則取支上神發用為初傳,這種課名叫做綴瑕或復等
    以上例,看課中第一課子加戊,為戊土克子水,為下賊上;第三課為亥加辰,為下賊上;第四課午加亥,也是下賊上??偣灿腥n下賊上,其中子和午為陽支,與日干戊俱比同陽,而亥為陰,與日干不比,故舍去不用。先看午,加于亥上,被亥所克,為第一重克,亥中寄有壬水又克午,為第二重克。午加子上,被子水克,為第三重克。午臨于丑上,丑中寄有癸水克午,為第四重克。臨于寅、卯、辰、巳歷歸本家皆無克,共四重克。再看子水臨于巳上(戊),巳中寄有戊土克子水,為第一重克;臨于午上無克;臨于未上,未土克子水為第二重克;未中寄有己土克子水為第三重克;臨于申、酉上無克,臨于戌上,戌土克子水,為第四重克,臨于亥上及至本家皆無克,也是共四重克。午與子涉害相當,也都是臨于地盤的孟上,即涉害、孟神都相同,所以,只能依“陽日取干上神發用為初傳,陰日則取支上神發用為初傳,這種課名叫做綴瑕或復等課?!?,此課中,戊為陽日,所以只能取干上神之子水為發用。
    以上是傳統的涉害起課方法,《六壬大全》也載此法,近代著名壬學家韋千里和袁樹珊先生也都用這個方法。但考邵彥和的《六壬斷案》和陳公獻先生的《六壬指南》用的方法卻不一樣,他們的方法較為簡單,學者也可以沿用邵陳兩位先生的方法。其法如下:
    先取孟上神為用,無孟取仲,無仲取季。
    孟:寅申巳亥;仲:子午卯酉;季:辰戌丑未。
    比如:
    子? 戌? 午? 辰
    戌? 申? 辰? 甲
    以上課有兩個下賊上,戌賊子,甲賊辰。辰與子都是陽支,與日干一樣,不能用比用法,必須在子與辰之間選一個出來作發用。子支下臨戌,戌為季神,辰支下臨甲(寅),甲寄寅,寅為孟神,先取孟上神辰為發用。故三傳為:辰午申。余仿此。

    Q3:關于大六壬的問題,有很多的地方不懂,希望六壬高手指導一下。_百度知...

    月將從正月到臘月依次為:亥、戌、酉、申、未、午、巳、辰、卯、寅、丑、子。每個月中含有兩個節氣,一個是節,一個是氣。所以本月月將都是從中氣過宮即從氣開始使用本月月將。

    Q4:大六壬 涉害法見機格兩個四孟取哪個?

    涉害法 (多賊克,俱比或俱不比)
    (比用法后還有兩個以上與日干同陰陽者,則以涉 害深者為初傳。當所涉害次數相同時候,取處孟神位之神為初傳,無孟取仲位,不取季。 )
    見機課——都同深淺,先選四孟
    察微課——孟相同則選四仲
    總結:【取天盤四孟四仲,非地盤地支】(孟為見機課,仲為察微課)。
    綴瑕課——又名復等課。涉害次數相同,又都是處在孟仲天盤上,取日上神。特例:只有戊辰日的子是干上神會出現。
    答:
    1、見機課——都同深淺,先選四孟
    2、四課涉害相等,有兩個四孟,選四仲,即察微課

    Q5: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
    大六壬神課之涉害課

    很多愛好大六壬的初學朋友,最難的莫過于九宗門的涉害課了,有好多人剛開始志氣逢勃,信心滿滿,當學到涉害一節時就蒙圈了,有的就放下了,有的百思不得其解,直嘆大六壬神課真的太難學了。當然,對于初學的朋友來說確實是一道難關,但主要你好好地看如下我寫的起涉害課的方法,你就會闊然開悟了。
    歌訣:涉害行來本家止,路途多克初傳取。孟深仲淺季當休,復等柔辰剛日擬(擬)。
    意思:凡四課中,或二上克下,或二下賊上,而與本日之日干,或俱比,或俱不比(即陽見陽,或陰見陰,為俱比。陰見陽,或陽見陰為俱不比。)則各就所克之處,由地盤涉歸本家,以克多者為發用。
    如果克害相等,就以地盤上四孟的上神為發用(寅申巳亥),如果不是四孟,就取仲上之神為發用(子午卯酉為腫)。如果沒有孟,也沒有仲,不能取季上神為發用(季神為辰戌丑未),而是,如果是陽日,就取干上神為發用。如果是陰日,則取支上神為發用。中傳和末傳的取法與克賊之知一、元首等課同。
    例一,正月丁卯日亥將丑時


    未? ? ? ? ? ? ? ?
    ? ? ? ? ? ? ? ? ?
    亥 丑 卯 巳? ? ? ?
    丑 卯 巳 丁? ? ? ?
    卯 辰 巳 午
    寅? ? ? 未
    丑? ? ? 申
    子 亥 戌 酉
    第一課上下無克,第二課木火也無克,第三課卯木克丑土,下賊上,第四課丑土賊亥水,也是下賊上。那就看日干是丁,是陰干。第三、第四課上神也都是陰支,皆比。無法取比用法。所以只能看涉害了。先看丑土加臨卯木上,卯木克土為一克,丑加臨辰上,乙寄辰中克丑第二克,加臨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、子皆無克丑土之神,至丑本位共兩重克。亥水加臨丑上被丑所克為一克,加臨卯無克,加臨辰上被辰克為二重克,加臨巳上,戊寄巳中克亥為三重克,加臨午上無克,加臨未上,未克害為四重克,己寄未中克亥為五重克,加臨申、酉上無克,亥加戌上,戌克亥為六重克,至亥本家共六重克。亥比丑涉克較重,所以,以亥為發用,亥上是酉為中傳,酉上是未為末傳。
    例二,四月庚子日申將戌時



    申 戌 辰 午
    戌 子 午 庚
    卯 辰 巳 午
    寅? ? ? 未
    丑? ? ? 申
    子 亥 戌 酉
    第一課午火克庚金,為上克下;第二課上下相生,第三課戌土克下子水;第四課上下相生。庚是陽干,第一課午火和第三課戌土也都是陽支,所以無法用比用法。只能用涉害法了。先看午火,午火臨申,克申是第一重克,庚寄申中也被午火所克,為第二重克,午臨酉位,酉為金也被午火克,為第三重克。臨戌,戌中寄辛金,被午火所克,為第四重克,臨亥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歸本位,都無克,所以共為四重克。再看戌土臨子位克子為第一重克,臨丑,丑中寄癸水,癸水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歸本位再無克害,共為兩重克。相比之下,午火比戌土克害較深,所以以午火為發用,午上是辰,以辰為中傳,辰上是寅,所以寅為末傳。
    例三,正月丙子日亥將辰時



    寅 未 未 子
    未 子 子 丙
    子 丑 寅 卯
    亥? ? ? 辰
    戌? ? ? 巳
    酉 申 未 午
    這四課都是上克下,初看可能較難取舍,我們取用的時候也要按克賊的方法逐步排除取用。首先,先看日干丙火是陽干,再找四課中上神的支有多少陽支,這也是先用比用的方法。如今上支中只有子和寅是陽支,未土是陰支,所以排除不用。如今寅和子都與丙干俱比,所以需要用涉害的方法,先看子水臨巳上克巳為第一重克,巳中有丙火被子水克為第二重克,子水臨午上克午火為第三重克,臨未上,未中寄有丁火,被子水克為第四重克,臨申、酉、戌、亥歸到本家,共歷四重克。再看寅木,寅臨未上為第一重克,未中寄有己土,己土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申、酉無克,臨戌克戌為第三重克,臨亥、子無克,臨丑克丑為第四重克。直至本家也為四重克。那么子和寅涉害相等,都是四重克,到底怎樣取用呢。那就先看子和寅誰臨孟上(寅申巳亥),寅加未上,未為季;子加丙上,丙寄巳中,巳為孟神。所以要以子為發用。以子上未為中傳,未上寅為末傳。這種以孟上神發用的涉害,叫做見機課。
    例四,五月庚午日未將卯時



    寅 戌 辰 子
    戌 午 子 庚
    酉 戌 亥 子
    申? ? ? 丑
    未? ? ? 寅
    午 巳 辰 卯
    此課中,第一課上下相生,第二課上克下,第三課上下相生,第四課上克下。也就是第二、第四課有克,且日干和第二、第四課上神都是陽,俱比。俱比或俱不比都不能用比用的方法,所以只能用涉害的方法,先看辰土臨于子水之上克子水為第一重克,臨于丑上,丑中寄癸水,癸水被克為第二重克,臨寅、卯、及至本家,共兩重克。再看寅木臨于戌土之上,克戌土為第一重克,臨亥、子皆無克,臨于丑上克丑為第二重克,及至本家也是共兩重克。寅和辰涉害相同,比用相同,該如何取用呢,看辰加子上,子為仲,寅加戌上,戌為季。所以先以仲上神為發用。故辰為初傳,辰上為申,所以申為中傳;申上為子,所以子為末傳。這種以仲上神發用的涉害課叫做察微課。
    例五,十一月戊辰日丑將午時。

    ? ? ? ? 未
    ? ? ? ? 寅
    ? ? 午 亥 未 子
    ? ? 亥 辰 子 戊
    ? ? 子 丑 寅 卯
    ? ? 亥? ? ? 辰
    ? ? 戌? ? ? 巳
    酉 申 未 午
    一個課中以什么為發用,首先要察看有沒有賊克,如果有下賊上的,先以被賊者為發用叫做重審課。如果沒有下賊上者就看有沒有上克下者,如果有上克下者,就以上克之神為發用;如果賊克課中,同時有兩課以上賊克者,就看賊克者與日干是否相比,如果有,先以相比者為發用。如果兩課以上賊克與日干俱比或俱不比時,就以課中涉害較深者為發用,這叫涉害課。如果涉害相等,就以孟上神者為發用,叫做見機課。如果沒有孟,就以仲上者為發用,叫做察微課。前面講過,如果沒有孟也沒有仲,以什么為發用呢,不取季上神為發用,而是以陽日取干上神發用為初傳,陰日則取支上神發用為初傳,這種課名叫做綴瑕或復等
    以上例,看課中第一課子加戊,為戊土克子水,為下賊上;第三課為亥加辰,為下賊上;第四課午加亥,也是下賊上??偣灿腥n下賊上,其中子和午為陽支,與日干戊俱比同陽,而亥為陰,與日干不比,故舍去不用。先看午,加于亥上,被亥所克,為第一重克,亥中寄有壬水又克午,為第二重克。午加子上,被子水克,為第三重克。午臨于丑上,丑中寄有癸水克午,為第四重克。臨于寅、卯、辰、巳歷歸本家皆無克,共四重克。再看子水臨于巳上(戊),巳中寄有戊土克子水,為第一重克;臨于午上無克;臨于未上,未土克子水為第二重克;未中寄有己土克子水為第三重克;臨于申、酉上無克,臨于戌上,戌土克子水,為第四重克,臨于亥上及至本家皆無克,也是共四重克。午與子涉害相當,也都是臨于地盤的孟上,即涉害、孟神都相同,所以,只能依“陽日取干上神發用為初傳,陰日則取支上神發用為初傳,這種課名叫做綴瑕或復等課?!?,此課中,戊為陽日,所以只能取干上神之子水為發用。
    以上是傳統的涉害起課方法,《六壬大全》也載此法,近代著名壬學家韋千里和袁樹珊先生也都用這個方法。但考邵彥和的《六壬斷案》和陳公獻先生的《六壬指南》用的方法卻不一樣,他們的方法較為簡單,學者也可以沿用邵陳兩位先生的方法。其法如下:
    先取孟上神為用,無孟取仲,無仲取季。
    孟:寅申巳亥;仲:子午卯酉;季:辰戌丑未。
    比如:
    子? 戌? 午? 辰
    戌? 申? 辰? 甲
    以上課有兩個下賊上,戌賊子,甲賊辰。辰與子都是陽支,與日干一樣,不能用比用法,必須在子與辰之間選一個出來作發用。子支下臨戌,戌為季神,辰支下臨甲(寅),甲寄寅,寅為孟神,先取孟上神辰為發用。故三傳為:辰午申。余仿此。

    Q6:大六壬中有涉害一說,誰能給我講明白。尤其是涉害的重克深淺的比較。_百...

    涉害法,自古意見不一
    一般取孟仲季上神,不論涉害深淺
    可以仔細讀讀下面這段話
    歌曰:涉害俱比俱不比,度難歸家多克??;
    孟深仲淺季當休,復等柔辰剛日宜。
    凡四課之中,有二三四個下克上,或二三四個上克下,且與日干陰陽俱比俱不比,則以涉害法取之。涉者渡也,即涉歸本家之意;害即所受之克害也。凡此則各就受克之處,涉地盤歷數,歸於本位,取受克多者為發用;有遍歷艱難險阻之象,故名涉害。如涉害淺深相等(如俱深),則先取地盤四孟上神為初傳,名曰見機。如孟上無可用,便取地盤四仲上神為初傳,名曰察微。如孟仲季上神涉害又復相等,則陽日取干上兩課之先見者為用;陰日取支上兩課之先見者為用,是名綴瑕。涉害課其次序井然有四層、名亦有四?!短皆吩疲骸凹毧贾?,取受克深發用者,得‘涉害’六十三課;涉害俱深,取孟上神發用者,得‘見機’九課;涉害俱深,取仲上神發用者,得‘察微’二課。涉害俱深,孟仲上神又復相等,取干上神發用者,得‘綴瑕’一課,戊辰日、干上子是也。又返吟類‘綴瑕’發用者二課,戊辰、戊戌日,干上亥是也?!n經’謂孟仲季復又相等云云,似有衍文”。后世簡法,但取孟上仲上、及干支先見者為發用,是只有見機、察微、綴瑕而無涉害也,殊失先賢定之義。據此考究,涉害之三傳訛誤者共二十四課。發用如此,其中傳、末傳亦如賊克課之相因。

    展開全文
    上一篇:上一篇:塔羅隔多久能再算
    下一篇:下一篇:八字中兩地支一樣
   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
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